​​​首都机场高速作为北京道路网中的一条重要放射联络线,在道路高峰时段,与其他联络线一样,呈现拥堵状态。

根本上说,北京的机动车保有量确实大,但几乎可以确信,这绝对不是唯一的原因。老百姓都会调侃,北京的堵,⅓确实车多,还有⅓是开车的不老实乱窜扰乱秩序,而最后的⅓绝对是道路交通设施设置不合理,即不科学的设置了交通设施,导致了道路交通能力的下降,从而诱发或加剧了拥堵的发生。

本人曾经每日自驾通勤首都机场高速,一天两趟,可以说连路面哪里有个小坑都一清二楚。因此基于常年的体验,怎么解决首都机场高速的拥堵,是关系到我切身利益的,于是也时常思考。起初(十多年前),我每天是只走机场辅路和京密路的,当时的机场高速进出京收费各10元,成本太高,但如果有急事掏十块钱,从天竺主站10-15分钟绝对能到三元桥(现在只能在后半夜发生了)。后来收费政策多次变更,直至现在的出京单向5元,但是同期车也逐渐多了,直到进京方向以五元桥为节点,双向开始严重拥堵,甚至队尾排到航站楼(T1/2)。

历史上的缓解工作

这是国门第一路,形象不能这样。于是,当时用了试了各种手段,比如进京方向早高峰封闭北皋入口,但最后的措施还是拓宽了从北皋桥到铁路东北环铁路桥进行路段,而出京方向鲜有各种措施。

就进京方向,为了解决北皋路段的拥堵,交通部门干了一票大工程,从北皋进京匝道入口到铁路桥拓宽一条车道。当时施工的时候,我就感觉,一条道路是一个系统,看似打通了北皋,也许别的地方就出问题了。而当时别的地方看似没有问题,是因为北皋这段拥堵掩盖了其他问题。其实这算是个预言吧——等到北皋修通,大山子路段就废了。果不其然,这么些年了,还在机场高速上通勤的朋友们,是不是觉得熬过了苇沟的堵,马上面临着大山子的堵,过了四元桥,才能松口气。

试谈大山子路段缓解

其实本人目前已经脱离了机场高速的通勤,但是偶尔还会走一下,正如前文所属,熬过苇沟,还有个大山子——机场高速拥堵的新常态。那么是否有可能优化一下道路设置,改善拥堵呢?思考一番,个人认为还是可以的,但是效果如何,我不会做什么计算,也没有计算机模拟能力,只能预感上认为还是可以的。抛个砖。

第一张图,这是目前的道路设置方式,大概如此,有出入之初敬请自行纠错。
目前的交通设置状况
那么拥堵是怎么产生的,怎么消解呢?对着下面这张图仔细分析一下。
路段拥堵分析
各种颜色基本区分了拥堵的程度,从绿到红。详细说一下。

  • A区。位于最内侧车道的车要想去往四环,那就减速并线吧,于是影响一辆车,于是影响了一串车,于是缓慢发生了,拥堵发生了;
  • B区。路段在大山子桥上拓展到了四条车道,某种意义上,最外侧车道车很少,于是“聪明”的司机外道超车,结果到了B区就悲剧了,必须并线回去,然后影响一辆车,一串车,这条车道就卡住了;
  • C区。这个区域其实并不堵,但是十分危险,刚才说到拓宽到四条车道,最外侧的起点就在大山子入口前的主路上,所以主路车可以先进入这条车道,而C区存在视觉盲区,只能在非常近的距离判定入口有车进入,于是存在严重的交通事故隐患;
  • D区。由于从大山子入口始入车辆向内并线,所以一个串一个往里并线,外加有的内侧车道要去大山子或者四元桥,又往外并线,于是各种互相干扰,造成了换慢;
    其实在车多时候的交通上,就怕大家不是一个节拍,那效率一定高不起来,各种并线其实就是这个统一节拍的干扰者,解决一些无用的干扰,那一定程度上,能够提高一些效率。

所以针对四个区域,做以下优化。
优化后的交通设置
首先消除C区,把交通事故隐患消除;其次取消万红西街将台路路段的应急车道,即拓宽到四车道,消灭B区域;再次改变四元桥出口的车道线施画,将右侧两条车道直接导引至四元桥匝道引桥,并在2/3车道间以左白实线右白虚线的形式设置,即允许3车道向2车道并线而不允许2向3并线,这样减少在A区域的反复并线。其中,由于万红西街将台路路段桥现应急车道不宽,所以利用应急车道设置第四车道,需要降低其他三条车道宽度,因此路段限速需要降低(现行最高120kph),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以及国家相应高速公路标准进行合理设置。

通过以上的一些措施,个人感觉去各个方向的车,如果严格按照道路指示各行其道,至少少了并线干扰,大家都顺了起来。

继续预言

当然,还继续当年我的预测,虽然这么做,也许大山子顺畅起来了。但是还是那句话,转移矛盾而已,也许四元桥的两向匝道会排起大队,然后队尾甩到2/3车道实线区,然后2车道有车顶着往3车道进,然后D区又被一层层卡住,还是那么堵。也许顺畅的车流全都涌向了三元桥,东三环、北三环更加吃不下,还有更远的二环。

后记

其实,⅓的交通设置不合理,完全能合理;大家也都不是没脑子没思路。缺少的是一种机制,激励机制,激发大家开动脑筋解决问题。干什么事情都不能得过且过,认真负责,才有收获。​​​​